918博天堂

N型电池拐点将至 HJT、TOPCon生长有望超预期

栏目:行业动态 宣布时间:2021-01-08
分享到:

经过2018-2020年业内对N型技术的连续验证,目前TOPCon、异质结(HJT)产品为现阶段N型电池片扩张的主流,两类技术处于企业大规模量产导入期,凭据集邦咨询旗下新能源研究中心集邦新能源网(EnergyTrend)剖析,2020年N型产能小幅提升1.73GW至14.2GW,业界整体结构N型产能以试产线为主。

N型生长,TOPCon、HJT并肩齐驱

从技术趋势角度看,N型电池通过TOPCon、HJT、IBC等技术转换效率仍可待提升,预计到2020年底TOPCon和HJT电池合计产能抵达10GW,占N型电池产能比重达70.4%。

视察已投产N型技术的企业,结构HJT的新进企业大都为中试线水平,GW级的扩产计划目前尚未落地,而TOPCon进入者多为笔直一体化企业,预计后续扩产计划也都为TOPCon预留升级空间,短期来看TOPCon产能将高于HJT的电池产能。

IBC仍然属于研发储备中的技术路线,量产需要企业重资本研发和投入。目前海内仅国家电投有少量产线,结构企业为天合、爱旭、中来、通威等,外洋以新加坡和欧洲产能为主,其中SunPower 研发IBC技术较为成熟,量产产能抵达1.2GW,预期2020年整体IBC电池片产能抵达1.9GW;另一方面,各企业中恒久计划以HBC、TBC等技术叠加方法进行电池片研发,预期2021年HBC产能开始小规模放量,到2022年产能达0.5GW。

TOPCon进展:产线本钱3亿/GW以下可期

企业结构中,TOPCon电池实验室研发效率可达25.7%的水平,目前工业领域量产效率能够抵达23.2%-24.8%的水平。LG、REC、中来、天合、林洋、阿特斯、晶科、国电投等多家厂商均拥有TOPCon电池技术储备,并实现了较高的研发或量产转换效率。

设备结构方面,TOPCon技术主要在原有产线上增加了沉积设备,硼扩设备及湿法刻蚀设备,三类设备均已实现了较高的国产化水平。目今技术路线中,隧穿氧化物及多晶硅沉积主要接纳LPCVD设备,国产设备已较为成熟,918博天堂、北方华创、拉普拉斯等海内厂商均可提供,别的,PEALD设备无锡微导已实现量产。硼扩设备方面,北方华创、918博天堂等海内厂商可提供。目前TOPCon产线单GW投资约为3-3.5亿元。预计随着设备效率提升和价格下降,单GW投资金额降至3亿元以下可期。

TOPCon大规模推广仍存难点

整体来看,TOPCon大规模推广本钱和工艺仍保存难点。主流电池量产转换效率绝对值较PERC横跨1%,但本钱较高,性价比优势尚不明显;技术路线多样,电池厂商对技术路线的选择尚处于张望状态。TOPCon电池由于需要在两面使用银浆,双面银浆耗量约为130-150mg/片,相比于PERC银浆耗量85mg/片,本钱劣势比较明显。目今TOPCon的良品率在88%,本钱横跨通例产品0.2元,目标良率要到95%,预期本钱差价抵达0.07元才有竞争力。

TOPCon与现有PERC产线兼容性高,若未来技术性价比提升逾越PERC,则有望引发明有产线革新需求,延长现有产线生命周期。

HJT进展:2020年GW级结构涌现

企业结构:目前市场以REC(梅耶博格)、通威、钧石为代表的技术路线最受关注,三家划分接纳了差别整线商计划,光伏设备以及配套的靶材、浆料都有所差别。随着种种技术配置陆续给出量产结果,届时将会分晓哪种技术路线越发稳定,适合大规模推广,到2021年中有望开启第一轮HJT产线热,从而推动GW级项目落地有望开启工业化进程。

生产设备:HJT产线全部接纳进口设备,单GW投资约8~10亿元,若全部接纳国产设备可降至5~6亿元左右,目前已有国产设备在电池厂商中试线上试用,若未来 HJT 量产工艺和国产设备逐步成熟,可发动HJT产线投资本钱进一步下降,提升电池产线IRR,进而提高下游投资积极性。

国产配套设备降本为重

在 HJT 四道工序中,国产设备均已取得突破性进展。制绒清洗环节,918博天堂已开发出用于 HJT 的制绒清洗设备;非晶硅沉积环节设备国产化水平相对较低,但理想能源、苏州迈为、讯立光电、精曜科技、钧石等国产厂商通过自主研发已实现这一环节设备的乐成开发,正稳步推进薄膜沉积设备的国产化。

TCO 制备环节,钧石、918博天堂已有相应产品开发;金属化环节,异质结丝网印刷设备相比于PERC的差别在于由于异质结接纳低温工艺,需在低温下进行烘干和固化,印刷速度相对较低,降低了设备性能,且烘干时间延长,需接纳与古板电池设计差别的烘箱,异质结丝网印刷设备外洋厂商以Baccini、Micro-tec为主,海内迈为、918博天堂、科隆威等均有结构。

HJT纯国产化线蓄势待发

2019年底以来,海内HJT产线招标的HJT项目已泛起GW产线扩产规模、产线纯国产化等趋势,对海内HJT大规模量产意义重大。

从异质结电池生产商来看,HJT技术路线获得越来越多企业认可,目前市场上泛起古板电池片企业、组件企业、新进HJT企业等多方入主HJT电池生产的局面。现阶段山煤、爱康、东方日升、钧石均已宣布GW级别的扩产计划,2021年有望正式落地。

从设备供应商来看,早期HJT产线多接纳外洋设备,随着国产设备的不绝成熟,国产设备份额显著提升。2020年10月通威计划1GW的4条招标线中,已经泛起纯国产化的产线,预计2021年将泛起越来越多的纯国产化的HJT产线。

2021年为HJT生长重要窗口期

整体而言,N型电池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极限,相比PERC具有更大提升空间,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电池技术。而本钱因素使得目前N型技术性价比仍然偏低,目前N型电池组件主要应用于海内大型地面电站、外洋户用、工商业屋顶漫衍式等高端小众市场,未来向公共市场进一步渗透则需依赖于N型技术降本继续突破。

TOPCon、HJT技术降本路径已逐步明晰,未来需求大规模释放时点仍有待进一步视察,工业化进度受效率提升、本钱下降进度、产线初始投资等诸多因素影响,跟踪主要环节降本进度是要害。就工业链进度而言,2021Q2-Q3是HJT行业重要窗口期,届时若良品率、转换效率等各项参数在GW级规模上获得验证,HIT电池技术有望迎来大规模投产。

 

(文章来源:集邦新能源网)


网站地图